第16章兑钱

两边的房子都紧紧挨着,左边的院子里偶尔传出几声孩子的嬉闹声,右边的院子静悄悄的,没有声音。

院里没有梯子,就算有人上了房顶,也下不来。

夏瑜去看了看主卧,屋主收拾得干干净净的,虽然里面只有一张简陋的桌子和一张长条凳,但好在她也不需要什么家具,这些也够了。

主卧还盘了火炕,上面有张席子,收拾地一尘不染。

看得出来,屋主是个勤快人。

夏瑜从空间拿出被褥铺上,这就妥了。

次卧里只有一个木板床,别的啥也没有。

夏瑜不在意,反正她只有一个人,这个次卧根本不用住人。

看看空间里的手表,已经中午了,夏瑜把院门锁上,准备出去吃个午饭。

巷子口外面就有小面馆,这里不是大街道,人不多,来吃饭的自然也不算多。

夏瑜找了个位置坐下,点了碗卤面。

秋季是丰收的季节,但前阵子因为干旱,好多蔬菜产量都不大,面馆的种类比较单一。

而且作者写的这个架空时代也没有辣椒这种调料,夏瑜想吃臊子面的心啊,只能将就了。

不过这老板手艺还行,简单的木耳鸡蛋肉片卤也做得有滋有味,这时代也没有什乱七八糟的添加剂,原汁原味的也不难吃。

夏瑜吃饭的时候,心里的小算盘一直就没停。

原主私藏的那点钱,租房子只租了一个月,用了2两,给了翠花3两5钱银子打点,之前吃饭买包子馒头之类的花了有200多文,住宿花了200文,木架子花了5两定金。

虽然她给了族长一百两,但她还弄走了李氏的一百两呢,所以里外里算起来她还是有1000两银票,另外有散碎银子31两零325文钱。

根据原主的记忆,这个小县城根本就没有什么万宝钱庄,只有个盛隆钱庄,从李氏那里弄来的一百两银票就是盛隆钱庄的。

接下来就是要买吃穿住行的东西了,现在她的空间里已经有一些食物了,但她那时候还买了很多别的物件,那点食物也就够她吃一两个月的。

要想在灾荒年代生存下来,还远远不够!

现在空间多了20个平方,加上之前剩余的30个平方,现在还有50个平方的地方空间可以利用。

空间高有5米,上面如果装满架子,相当于250立方米。

但中间那个有茶壶的桌子她是不敢动的,毕竟那是空间自主出现的。

就算是这样,架子的用料、隔断之类也会占用一些空间,所以能利用的空间可能也有150到200立方米吧。

因为有些东西可以堆在一起,比如粮食,但如果她买了水缸或者餐具,那没法胡乱堆在一起的。

木匠说三天之后才能有第一批架子……所以夏瑜决定先买点随身可用的东西,不然地上恐怕占不下。

吃完饭,夏瑜先去小摊子上打算买个趁手的工具。

北方也有卖篓子的,但并不像南方那种竹制的,而是用细软的果木编制的。

夏瑜挑来挑去,选了个梨木条编的背篓。

这个背篓比别的背篓贵两文钱,因为上面缀着一圈布套,这是为了装细小的东西,防止东西从缝隙里漏出去,才这么设计的。

夏瑜正愁不知道怎么把买的东西收进空间呢,这个篓子太合适了。

不管把什么装进去,反正有布套做遮掩,她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篓子里的东西都收进空间。

背上了新买的篓子,她就去了趟盛隆钱庄。

盛隆钱庄门面挺大,挺排场,光伙计就是十来个,门外还站着两个打手。

夏瑜觉得,这些伙计可能也能当打手用,因为他们各个都膀大腰圆的。

盛隆钱庄的老板真会做生意啊,一个员工干两份活儿。

如她所料,盛隆钱庄原主的那一百两银票可以兑换,而万宝钱庄的银票必须扣去百分之五的费用。

也就是说,万宝钱庄一百两的银票在这里只能兑九十五两。

这手续费也太高了吧?!

那就算了,她过时间就要去省府了,没必要吃这个亏,况且李氏的那一百两银票也能花好长一段时间呢。

夏瑜打定主意,就先把李氏的一百两银票换成了75两的散碎银子加25贯铜钱。

钱庄的伙计看着眼前的妇人把银子装进一个布口袋,然后装进篓子里,就这么出去了,都暗暗摇头。

“换这么多钱,怎么也没找家里的男人一起来啊?”

“那谁知道?怕是得了失心疯吧?”

伙计们都觉得这么一个独身女人是不可能把这么多钱安全带到家的。

25贯铜钱再加上那些银子着实很沉,但是她有空间啊,方便着呢。

夏瑜出去之后,就在篓子的掩护下把钱都收进了空间。

其实伙计们担心的也没错,因为夏瑜走出去没多远就发现有两个人跟着自己。

但她不怕,青天白日的,街道上人很多,最关键的是,她背篓里已经没钱了。

那两个人跟着夏瑜到了热闹的街市,都有些诧异,如果这个妇人真的兑换了不少钱,她怎么敢就这么大喇喇地上街去?